发布时间:2019-11-08
前两天写完《30岁人生的早起心得》这篇文章后,收到一条留言把我逗笑了:
看来我们四川人喜欢吃香的喝辣的这一点,还真是名声在外。
吃辣这件事本身对健康并没什么坏处,但是市售的很多麻辣食品,为了追求口感,盐和味精含量高,而且含各种人工添加剂,长期吃对身体肯定是有害的。
为什么吃辣让人觉得快乐?因为人类在吃辣的时候,尝到的辣椒碱(capsaicin)被大脑认为是一种痛觉,刺激身体分泌内啡肽来止痛,而内啡肽会给人带来愉悦感。所以吃辣会产生一种上瘾的感觉。
除了爱吃辣,我还曾有过两大爱好,一是零食,二是夜宵。
追剧的时候嘴里要塞几把爆米花,看书码字时,另外一只手里要捏着包薯片心里才踏实。正餐明明就吃饱了,还要再吃些甜点。两个小时不嚼点东西,就会产生焦虑感。
哦对了,晚上等娃睡了,再给姐来碗螺蛳粉,咱吃的不是夜宵是自由。
食物带来的愉悦感,其实非常短暂,但管不住嘴产生的直接后果是:
有时饥饿只是大脑发出的一个”假“信号。
比如你看到诱人的垃圾食品广告、看到其他人在吃好吃的,或者到了每天固定的饭点,或者觉得焦虑、压力大、情绪低落时,大脑都可能会告诉你”你饿了“,这种信号叫做情绪饥饿。
情绪饥饿会让人产生一种空虚无力感,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用食物去“填”这种空虚感,这也是胡乱吃零食的导火索。
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情绪饥饿,还是身体饥饿呢?
身体饥饿:
情绪饥饿:
答案如果是不想,那多半是情绪饥饿。
我开始记录那些引发我情绪饥饿的场景,发现通常我在焦虑、压力大的时候,会出现情绪饥饿。
我意识到自己需要的并不是零食也不是宵夜,而是找到缓解压力的替代方案。
以下是一些亲测有效的办法:
1. 听音乐,阅读
2. 缓慢的深呼吸
3. 找个舒服的地方坐下或者躺下,感受地球重力给人的抱持感,让身体和情绪恢复平衡
4. 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活动上,比如整理房间,填色,回一封邮件
5. 喝杯水
6. 运动,散步,遛狗,没时间出门的话做一些拉伸也可以
7. 静坐,察觉自己的呼吸
8. 等待10-15分钟,再问问自己还饿不饿
确实需要补充体力,我也会吃一些健康的零食,比如坚果,蔬菜条,低糖分的水果。
解决掉stress eating的问题后:
首先,我的体态和皮肤都变好了,很少再出油冒痘;
其次,晚上睡眠变好,早起也相对比较轻松,不会头昏脑涨;
然后,我所接受的食物面变得更广,也更能享受食物本来的味道了。我曾经很抗拒的芹菜条,羽衣甘蓝都变得很好吃。曾经一杯咖啡要加两勺糖,现在放半勺都觉得太甜。
走完这一场食物的断舍离,我改变了用食物安抚情绪的思维习惯。这种改变对我来说意义是巨大的,减少一种依赖,自身就变得更加独立和有力量。
最关键的是:偶尔一顿的火锅,也变得更加好吃了。
苏妈的话:我曾经过度重视吃这件事,是那种错过了一顿饭,就心慌意乱的人,总觉得今天缺少了点什么。
断断续续和emotional eating抗争了一年,直到彻底放弃了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,才发现gain something是成长,lose something也是成长。我曾经以为30岁一个人差不多该定型了,没想到成长才刚刚开始。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