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0-06-23
最近公号来了不少新朋友,后台经常会收到读者关于培养双语宝宝的问题。
话说这次疫情以来我们最大的收获之一,就是果子终于成了中文流利的小人儿
。
这对我们一家来说,是值得敲锣打鼓撒花庆祝的一件事。
果子的母语(英语)比较强势,一岁左右时,她开口说话蹦出来的小词小短语基本都是英语。
(请脑补苏妈的心理阴影面积)
作为专门读了硕士学位研究双语启蒙的老母亲我,甚至一度产生要放弃教她两种语言的念头。
1. 接受个体差异
在我们家,苏宝开口比较早,老粉可能都有印象。
这可能有两个原因,一是苏宝作为“独生子女”两年多,和大人有很多一对一互动的机会。
而果子就明显比苏宝开口晚一些,两岁之前她的话都不多。
有时会有读者留言问我:
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果子在美国的儿医。
如果3岁后还听不懂、说不清,才会考虑是不是语言发展缓慢。
果子的两种语言能力开始慢慢平衡,实际上是在我接受了
“果子和苏宝不一样,她有她自己的节奏”
这件事之后。
反复提醒自己这个事实,我对果子的语言启蒙就很佛系了。
2. 没事就聊五块钱的
果子尽管一出生就“沉浸”在中英文的双语环境中,但是作为老二,来到我们身边时,已经有一个超爱说话的姐姐,果子自己主动发言的机会就少了一些。
大人和孩子聊天在语言启蒙中的作用,麻省理工曾经做过一场研究,我也在一篇文章里详细分享过:
这涉及到语言启蒙中,主动输入和被动输入的概念。
被动输入指看电视、听儿歌故事音频等“纯听”的场景。
而更为重要的主动输入,指孩子需要参与其中的语言情景,比如和家长一起唱儿歌、一问一答的对话、让孩子讲故事等。
3. 给孩子足够的语言学习动机
从果子两岁左右开始,对英语的偏好越来越明显。
她每天跟着我出门,看到我和图书馆的美国妈妈们聊天、在超市结账、和邻居打招呼都用英语,她潜意识里
知道妈妈两种语言都听得懂,这就导致了她根本没动力学两种语言。
有时跟她说着话,明明是中文开场,不知不觉被她掰回英文,简直像一场比赛。
这时候我也意识到,仅仅靠我对她的中文输出其实已经不够了,成天这样扳手劲式的启蒙也不是长远之计。
我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果子的兴趣点。
两岁后,果子也开始和姐姐一起看些动画了,她们感兴趣的动画,我都会尽量把中文版本找来给她们看。
果子有段时间很喜欢米奇、贝贝生活日记,我就每天给她看一集中文版的米奇妙妙屋,并且准备了贝贝和妙妙屋的中文音频,让她能在午休的时候听。
4. 相信积累会引起质变
有的孩子到2-3岁会经历一个语言快速发展的阶段,其实就是前三年积累的结果。
果子一岁多的时候话也不多,但她从不怎么说话到大量的整句输出,突飞猛进,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。
在这里必须要再强调下亲子阅读在双语启蒙中的重要性
。
为了陪孩子们坚持中文阅读,家里的中文绘本几乎从来没有断过粮,哪怕每次从国内买了寄过来,运费比书要贵很多。
但家有小小图书馆的好处是,孩子们不管对什么话题感兴趣,都能马上找到相关的绘本读给孩子们听,比如各种主题的故事绘本,
D
K、
USBORNE
的大量科普书。
像果子虽然两岁后才变得“话多”,但她的语言输出,竟然有很多是来自一岁前读过的绘本 ,可见阅读的积累并不是无用功。
这段时间因为疫情,孩子们幼儿园也停课了,一直在家的两个孩子中文水平突飞猛进,尤其是英语特别强势的果子,忽然就会用中文说很多很多的话了。
小小人有时还会说一些从书上、电视里现学的书面语言:
睡不着的时候,她会在床上滚来滚去的说,妈妈,我感觉很烦躁。
一边搭积木一边拆掉,然后自言自语:
玩玩具的时候,她纳闷的说:
喝豆浆的时候,她会说:
然后又说:
有时就毫无上下文的跑来对我说:
每天听果子用中文说着这些童言童语,真心觉得特别有趣。
培养混血宝宝坚持说中文,了解中国文化,还有将来的识字和写字,我们会有很长的路要走,并且少不了弯路和踩坑。
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,这对咱们在做英语启蒙的读者们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