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-02-22
最近偶遇一本好书,陈鹤琴所著的《家庭教育》。
陈鹤琴生于1892年,早年毕业于清华,后来和胡适、陶行知一样,在哥大教育学院深造后回国,从二十年代起在中国创办了多所现代幼儿园,曾仁南京师范大学校长,被誉为中国现代幼教之父。
《家庭教育》自从1920年代发表已经近百年历史了。陈爷爷通过对自己儿子陈一鸣进行808天的观察,提出了101条早期家庭教育原则。书中的早教理念在那个时代是非常超前的,即使现在看,也极有参考价值。
比如:
做父母的对待孩子应当有礼貌
孩子应有玩沙、塑泥、穿珠、浇花的机会
凡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,千万不要替他做
游戏就是工作,工作就是游戏
我精选了感触最深的十条,和大家分享:
1. 脏玩的价值:
陈爷爷提倡给孩子机会接触黏土、泥沙,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。“不玩雪,不会知道雪是冷的;不玩沙石,不会知道它们是硬的”,衣服弄脏可以洗,多给予孩子实验的机会,他们的认知才会有所进步。
2. 早教是无时不刻在发生的
在游戏中学习,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早教,而不是死板的教给孩子知识。让孩子多感受外界的刺激,比如“去菜市场买菜,看做烧饼,看织布、磨豆子”,都是发展认知、了解世界的机会。
3. 想不养熊孩子,首先别做熊大人
书中举到一个例子,说一个孩子抢邻居孩子的玩具,他母亲反而责怪邻居孩子”你怎么这么小气,玩一会有什么要紧“,结果把孩子培养成了刚愎自负的孩子。陈爷爷把这种情况称为”姑息养奸“。
他很重视让自己的儿子学会考虑别的人感受,教一鸣,别人睡眠或生病的时候不能吵闹,大人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早教。
4. 时间管理:不要骤然命令孩子停止游戏
100年前的孩子,和现在的孩子有很多相似,比如玩着好玩的玩具,不愿意停止,如果大人强行夺走,孩子会大哭。
陈鹤琴建议父母还有5分钟的时候,提醒孩子一次,时间到了就结束玩耍,这样先说断,后不乱,孩子也有个心理上的缓冲带,能避免很多哭闹。
5. 关于玩具的选择
陈爷爷提倡给孩子玩质量坚固的木质玩具、橡皮玩具。强调玩具的作用是要让孩子动起手来,随着孩子的探索,玩法会发生变化,而不仅仅是被动的观赏。
他举例的“坏玩具”包括纸灯笼,街上卖的泥人,相反,穿珠子的游戏,积木都是很好的玩具。
6. 学习整理,培养有序的人生
小朋友应该参与家务、收拾整理,也是《家庭教育》中的原则。
本文漫画出处:丰子恺
一鸣很小的时候,陈鹤琴就在家里设定了特定的区域,鼓励他收拾物品。有时候一鸣不愿意收拾,爸爸会“嗨荷,嗨荷”的喊口号开始做示范,一鸣觉得好玩,很快参与进来,和爸爸一起把物品整理好,在游戏式的积极引导中培养好习惯。
7. T2娃的对策:冷处理
书中提到,小朋友提出不合理要求,躺地哭,大人越是劝和哄,孩子越哭得久。最好的处理是让他哭一会,把情绪疏导出来,切勿纵容或过度介入。
8. 立规矩的关键:全家人要统一战线
书中举例说,一个孩子喜欢吃肉,丈夫不赞同,说吃多了不好,而妻子当着孩子反对丈夫,还夹肉给孩子吃,引起了争吵。陈爷爷特别强调,要立规矩管教孩子,全家人要达成一致,孩子才不会轻视规矩。对有老人协助带娃的家庭,也是个参考。
9. 下班后的高质量陪伴
这点在当时看来也是非常超前的理念:白天父母没有功夫陪孩子玩,睡前一定要有适当的高质量陪伴,比如共读图画书,全家人一起唱歌,做游戏,促进亲子关系融洽和孩子的成长。
10. 父亲在家庭教育里的重要性
最后这条,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一条。
陈鹤琴出生在晚清的中国,是个社会高度默许严父慈母、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,很多父亲和孩子缺乏沟通,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是一片空白。
而作为一位父亲,陈爷爷对儿子教育的参与度极高,从孩子吃饭的餐具、餐椅的选择,睡眠习惯的培养,如厕训练,感官训练,培养独立,待人接物,无微不至。实际上他的书本身就是这位超级奶爸的亲子育儿笔记。
陈爷爷大力提倡父亲多参与孩子的生活,才能避免隔阂产生,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利。作为身兼数职的大学教授,还能全身心的投入儿子的认知启蒙,自然教育,亲子阅读,艺术启蒙,这样的参与度,是让人服气的。
欧美的育儿理念近年在我们身边很流行,比如我们熟悉的正面管教、情绪管理、亲子沟通技巧。但看了陈爷爷的书,我才悟到类似的教育理念,早在100年前的民国,已经有位如此用心的父亲,总结得如此之周全(全文完)。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