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苏家
本店所售好物全部由美国直邮
物流+清关约需要15个工作日
请勿下单急件
 

让原生家庭的烙印止于此 | 22个童年故事中,我学到了什么

发布时间:2018-02-12

想爱孩子,请先爱彼此

上个星期我在后台做了一个小征集:你的原生家庭烙印是什么?有哪些你儿时经过的痛苦,是你最不希望孩子再去经历的?你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有意识的改变自己,用爱消除这种烙印对孩子的影响吗?

我本以为原生家庭的伤害,大多和父母严重的性格缺陷有关(比如冷漠、偏心、打骂孩子),让我意外的是,后台收到的几十条回复中,有22条都在表达:“父母相爱,孩子才能幸福”。

其中有一条很长,但印象也最深,经过这位妈妈的同意分享给大家:

苏妈,看到你这条征集前几个小时,刚好得知我爸妈离婚了,钝刀割了二十几年肉,终于以小三找上门来而告终。

我小时候就知道父亲在外面有小三。连孩子都能看得明明白白的事,母亲却一直回避,选择用争吵报复我爸的不忠。母亲在我面前不厌其烦的讨伐父亲。父亲对母亲则一直用冷暴力对付,对她的歇斯底里充耳不闻。如今小三逐渐也上了年纪,不甘孤独终老,今年春节生生捅破了这层纸,父母才拖拖拉拉签了离婚协议,不欢而散。从有记忆起,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就是离婚。但和父母吵完架,我妈总是话锋一转,告诉幼年的我:你以为我不想离?我是为了你才不离婚的。

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,父母又在吵架,我无处可躲,只好逃出家门,一个人在冷清的大街上乱逛,差点被小混混骚扰。我的整个青春期都被不安和自责困扰着,总觉得自己是母亲婚姻不幸福的原因,母亲是要付出多大的牺牲,才可以一直忍受着这种不幸,来给我“完整的家”。

成年后才发现,母亲不离婚,是因为她自己不想离,和孩子没有半毛钱关系。我的家比一些单亲家庭要支离破碎一百倍,母亲借着孩子的名义逃避婚姻的失败,我从母亲身上唯一能看到的,是一个女人面对婚姻曲折时,没有勇气重头开始的虚弱和可悲。

现在我爸终于和"真爱"在一起了,我妈也终于可以开心的去跳广场舞而不怕被人说闲话了,我有种莫名的解脱,如果二十年前他们就做出这个决定该多好。我的先生来自单亲家庭,儿子现在3岁,对我们夫妇而言最重要的,就是彼此相爱。相信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。

这次征集中,有另外21条留言,表达的心声都不同程度的和这位妈妈类似。

你的孩子将来婚姻是否幸福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待配偶的态度。一个人小时候被父母漠视,是种很痛苦的体验,但比被漠视更可怕的,是拥有互相怨恨、争吵的父母。孩子眼里,这种体验远比父母离婚带来的伤害更深。

夫妻双方中不快乐、不被爱的那一方,会不知不觉把自己对爱的需求强加到孩子身上,让孩子来取代伴侣的位置,因为孩子的弱小,这种取代注定是一种充满控制的关系。
婚姻应该是一种深深的联结,孩子是这种联结带来的产物。正因为此,孩子天生有一种强烈的需要,就是爸爸爱妈妈,妈妈爱爸爸。

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孩子,浑身都散发着幸福的光芒。我外婆家的邻居小M就是这样的孩子。记得有次去小M家玩,小M妈在厨房做饭,小M爸下班回家,手里拎着一袋葡萄。他跨进门和我们打了个招呼,就走到厨房里洗干净葡萄,放了一颗到小M妈嘴里,还说:你辛苦了,先尝尝。我和小M倚在厨房门框上看着这一幕,小M看着父母的背影,她脸上是满满幸福的表情。

孩子的终极安全感,来自深深相爱的一家人。

如果不爱了,请先修复你们的关系,或者分开。不要让孩子目睹你们的一地鸡毛,更不要告诉孩子,你是为了他才不离婚的。

仔细看过大家关于这个话题的留言,发现原生家庭的缺陷实际上是有传递性的,因为孩子无时不刻在观察和复制父母的相处模式。比如一个爱对孩子吼叫的爸爸,可能自己也曾有一个强权的父亲;一个经常指责孩子的母亲,可能从小也经常被指责。哪怕有时我们很讨厌小时候父母的某种行为,但长大后会不知不觉也这样做。这就是“复制”在作祟

我们自己成为父母,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蜕变,重建家庭价值观,创造更加健康的亲子关系模式。关键在于正视自己的家庭链条中,曾有过的缺陷,主动打破这种“无意识复制原生家庭烙印”的循环。

其实之前犹豫过要不要写这篇文章,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,而“原生家庭”又是个敏感又很难分析透的话题,而网上传递负能量的馊鸡汤,已经够多了。但22个故事给我关于爱、关于夫妻关系的启发,确实很大:想爱孩子,请先爱彼此。

其实这世界上有些怪灵魂,并非一来到世界就残缺冷漠。不懂爱的外表下,可能只是住着一个未曾被拥抱过的小孩。

家是一颗大树,坚固的夫妻关系,能让它枝繁叶茂,栖息于此的亲子关系,自然会受到福泽。

不讨伐父母,不纠结过去,好好经营婚姻,让原生家庭的烙印止于自己(全文完)。
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

浙ICP备13030620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