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7-12-29
记得几年前,看过一个德国人图解中西方的巨大差异,蓝色代表西方,红色代表中国。
人际关系:
孩子在家的地位:
表达意见的方式:
这个对比非常有趣。西方思维模式并非都比中国式思维先进,但西方孩子的逻辑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,确实从小就比较强。除了他们在学校获得的练习,还和社会大环境有关。
中西方的哪些差异造成了人们思维模式的差异?这些思维差异是如何影响孩子思考力的?或许了解这些差异,能帮我们在宝宝的日常思维训练中,有的放矢。
偶像 vs. 自我
在纽约街头,经常遇到说唱艺人在投入的演出,哪怕美国总统路过他们也不屑一顾,说他们“自大”一点也不过分。
我的一个朋友,在国内时是学霸级的人物,数理化经常考满分,还拿过奥赛奖牌,全校万众瞩目的优秀生,老师们经常把他当做标准来教育其他孩子。他高二转学到了美国,发现竟然没有人在乎他的考分了。学校里的“风云人物”,都各有特点,要么是玩乐队的高手,要么是体育健将,要么发明了逆天的黑科技。
更重要的是,很多美国同学并没有拿过什么奖,倒是各有不同的兴趣爱好,他们很少去“觉得别人很厉害”,而是觉得“自己很厉害”。
在家如何练习:
只有认可了自己,才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。每个孩子是千差万别的,多挖掘TA的闪光点,不要在孩子面前羡慕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让孩子重视自己的价值和独特。培养强烈的自我意识,对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很有帮助,它能让孩子认识到,自己的观点很重要,不盲目崇拜权威。
直线 vs. 曲线
中国人说话比较委婉,而西方人更直接。比如中国人到邻居家做客,口很渴但邻居没有给他倒水,他可能会说,今天天好热啊之类的话让邻居自己去猜明白。而美国人更可能直接的问邻居要一杯水,不会觉得尴尬。
这一点从中英文的差异上也能表现出来,中文写作经常是先举例子,最后总结证明自己的观点,而英文写作入门课上就会强调,每一段话开头就先阐明观点,然后再陈述理由,结构和目的非常明确。
在家如何练习:
中国的社会文化讲究与人相处要谦和,而西方人往往更具备主动和进攻性(aggressive)。适当的进攻性并不是坏事,和西方人沟通起来,有时会让人觉得不舒服,但时间长了你可能会发现,这种直线式沟通方式更轻松,不会让人云里雾里。和孩子沟通的时候,鼓励他尽量用清晰、准确、简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,具体做法,大家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:
学会把话说清楚,宝宝入学后思维能力远超同龄人
逻辑 vs. 情感
中国人喜欢以情动人,西方人喜欢以理服人,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,本来没什么对错,连美国总统竞选演讲,也会同时用到情和理。但情感因为带了很多个人主观的色彩,在沟通中很难让每个人都认同,而逻辑是自带普遍真理性的,逻辑思维强的人说话自然更有说服力。所谓思维训练,其实就是训练我们自己更薄弱的一环,才能在两方面都游刃有余。
在家如何练习:
美国学校经常用到的逻辑训练方法,就是教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,并且用事实来支撑观点。比如:牛奶是白色的,是个事实,而我喜欢喝牛奶,这是个观点。美国很多小学老师会和孩子一起制作这种展示板,直观的区分事实和观点:
学龄前的宝宝,可以通过读绘本来认识事实和观点的区别。比如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里,讲毛毛虫吃了很多水果、甜食,最后还吃了一片叶子。给两岁的苏宝讲完这本绘本,我会用到这样的磁贴,打印出来的贴纸也可以,让苏宝先把自己喜欢吃的选出来(观点):
再让她把毛毛虫在书中实际吃过的东西找出来(事实):
(话说第一步她竟然选择了喜欢吃水果,而不是甜食,让我喜极而泣会先~)
我们经常通过这个方法来锻炼记忆力,让绘本变成更有价值的工具。两岁宝宝不一定能清晰认识到这个游戏的目的,但是相信能潜移默化给宝宝一个facts vs. opinions最基础的认识。
此外,强烈建议大家给宝宝选择一些非故事性(non-fiction)的绘本,比如百科、颜色、数字认知类的书。这些绘本所提供的是信息类的知识,也能积累孩子对“事实”的认知。
拓展阅读:你家宝宝的书架上,只有故事书吗?
批判思考 vs. 标准答案
在美国的大学,我体会到最大的中西差异之一是,中国传统思维喜欢求同,西方文化喜欢求异。
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讨论话题,大部分中国学生不爱发言,因为怕说错。他们会默默记好笔记,以免错过了知识点。美国同学则擅长批判思维,喜欢提出自己的(尤其是不同的)观点,哪怕是再不成熟的理论,他们自我辩护起来都头头是道、理直气壮。
也许正是这种求异的心态,和大环境对批判思考的鼓励,才能让一个个看起来很弱小的想法,逐渐成长和成熟。
在家如何练习:
平时多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思考,尽量不要用对和错来判断孩子的认识,而是反问他为什么这么想。
美国学校训练小朋友批判性思维最常用的方法,就是提出开放式问题。固化问题的答案通常是yes or no, 但开放式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可以促进孩子多元化思考的能力。开放式问题往往包括的关键词是what, what if, why, how. 举几个开放式问题的例子:
Tell me about what you saw.
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。
What if xxx happens?
如果xxx发生会怎样?
How did you know that?
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?
Why did you choose A over B?
你为什么选择了A,而不是B呢?
当然,这些问题并不是任何年龄的宝宝都能回答,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详细写过如何根据宝宝的认知发展进度,来提出最适合宝宝的问题。
我相信一个思维能力很强的人,一定具备非常多元的文化视角。
希望通过这篇文章,给大家一个新的视角看待宝宝的思维训练,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模式,如何影响宝宝思考力的形成。
我们一起打破局限,从单一走向丰富(全文完)。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