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6-11-29
小小苏,热爱绘本的萌娃一只;苏妈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,双语教育硕士;分享优秀绘本、双语启蒙理念和育儿知识,文章皆为有理有据有质量的靠谱原创。
苏宝不是个和别人自来熟的孩子,从小就不是。
比如刚到早教班教室,她会在门口好奇的张望,但没有我的陪伴,绝不会自己爬进教室里探索。图书馆老师发玩具了,大家都呼啦啦扑上去拿,她犹豫不决的站在旁边看着,终于决定要去拿玩具的时候,已经一个都不剩了。每当看到其他孩子肆无忌惮的打闹嬉戏时,苏宝表现出的更是一种不符合年龄的谨慎。
除了慢热,苏宝还很敏感,总是能第一时间察觉身边大人的情绪变化。在早教班,如果有孩子哭了,苏宝会一直紧张的看着那个孩子,直到他不哭了为止。
一起读绘本的时候,如果读到绘本里的人物难过了,苏宝会着急得睡不着觉。记得有一次我们读咕噜牛,里面有个场景是咕噜牛宝宝被老鼠吓哭了。这件事困扰了苏宝很久,连睡着了的梦话都在说“没事,没事”。
美国文化是一种强势的文化,从孩子之间略带侵略性的互动就能看出来。我一度担心苏宝太温和敏感,容易吃亏。
周末带苏宝去家附近的公园玩。她很喜欢这里的滑梯,经常自己爬上去,滑下来,驾轻就熟。
这周末平时冷清的公园忽然来了很多孩子。苏宝立刻就紧张了,像警惕小兽躲在我身后。好不容易说服她爬上了滑梯,忽然跑上来几个大孩子,她瞬间就僵住了,站在滑梯顶部,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从身边过去,就是不敢自己滑下来。
因为是儿童滑梯,我无法爬上去抱她,唯一的办法是她自己滑下来。但她静静的站在那里,任由我怎么给她打气,都纹丝不动。我怕她站在上面被疯跑的大孩子们推倒,也有点生气她怎么这么”胆小“,连自己滑下来都不敢。就这么僵持了足足十分钟,感觉就像过了十年,等其他孩子都跑开了,苏宝才终于试探性的自己滑了下来。
我有点懊恼,她刚滑下来,我就牵起她的手上车回家。她可能察觉到我的失望,回到家也很知趣的没有缠着我,而是自己去房间找绘本看去了。
周六苏爸带娃,我逛街。路过纽约第五大道的巴诺书店时,在这里偶遇一本童书,浅蓝封面,毫不起眼,书名叫The Wonderful Things You Will Be.
然后莫名其妙的,就被书中这样的几句话戳中了:
试着翻译了最后那句:
无论你长成什么样的人,我都会爱你。
我想,在亲子关系里应有的期望,这段话提供了很好的一种诠释。
记得苏宝刚生下来的时候,我看着她粉嘟嘟的小脸,心里只有一个愿望,就是她能健康和幸福,这也许是每个父母养育的初心吧,但随着时间流逝,不知不觉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也变得复杂了。比如希望她聪明,希望她外向,希望她乘风破浪。其实归根到底,这些期望是我们投射给孩子的影子。
那天的”滑滑梯事件“后,我在脑子里回放了一遍当时的情景,心里想:如果当时站在滑梯上的是两岁的我,我会希望妈妈怎么做?
我希望她能温柔鼓励我,给我些勇气
我希望她在我终于主动滑下来的时候,抱紧我为我感到骄傲
我希望她告诉我,无论我是谁,她都会爱我接纳我
但我没能做到。
那天因为做了次”坏妈妈“,我心有内疚。倒是苏宝睡午觉醒来,一看到我就给了我一个灿烂的微笑,已经把不快忘得一干二净。孩子总来都是无条件的爱自己充满瑕疵的父母,而有时我们却忘了接纳自己的孩子。
孩子越来越像一面镜子,照出我的不足。我开始意识到,苏宝还不到两岁,她的性格还有很多塑造空间,现在下结论也是太早了。慢热和敏感的孩子,往往很有洞察力和创造力,这两种能力也很珍贵,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。即使她最终长大成为内向型人格,也可以很有力量。
每个孩子都自带独特光环,她来到世界的使命,是以自己的方式发光。她的性格不符合大人对她的期望,并不代表她就是错的。就像纪伯伦写的那样:
爱孩子,就该尊重她天生的气质,爱她本来的样子。还好,此生还长,你的成长也在照亮我的成长。
那天苏宝睡前,我给她读了新买的The Wonderful Things You Will Be, 也借这本书提醒自己,养育路上,勿忘初心。
孩子,愿你天赋秉异。愿你乘风破浪,披荆斩棘。但最重要的,是做你自己。
(全文完)
觉得文章有帮助?把它分享出去,帮助更多人,是对我最好的鼓励。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