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苏家
本店所售好物全部由美国直邮
物流+清关约需要15个工作日
请勿下单急件
 

两年才睡了第一个好觉,我走过这些弯路,或许你能避开 | 长文

发布时间:2018-02-13

良好的睡眠是符合孩子自身利益的,孩子也很想睡好,也不想一小时哭醒一次。睡眠,并不是孩子和大人的博弈,它其实是一切幸福感的前提。

每次在后台收到“夜醒”、“抱睡”这样的关键词,我的心情是这样的:

每当听到有妈妈问我,作为育儿博主,为啥从来不写宝宝的睡眠,我的心情是这样的:

嗯,你猜对了,我家有一只宇宙无敌小睡渣,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,哪里还好意思写睡眠文章帮助别人……因此直到今天,才终于有了第一篇真正的睡眠文。

其实,苏宝从出生到三个月是标准的天使宝宝,一个半月就能从半夜12点睡到第二天凌晨5点,到三个月是更是能连续睡12个小时(傍晚7点到早上7点),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,现在回顾起来,我仿佛听见有个画外音在说:too young, too simple...

果然,高兴得太早。苏宝从4个月开始睡眠倒退,从睡整夜变成夜醒一次、两次、三次,因为没有及时处理和引导,到8个月时变成了一小时一醒,甚至有时会半夜起来High两三个小时才肯再睡(中间的辛酸,省略一万字)。后来系统的看了一些睡眠方面的书,一个个问题排查,才总算调节过来。

现在苏宝两岁半,距离她终于能睡整觉,也有半年了(你没看错,苏宝两岁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睡整觉),我才从家有睡渣这件事的“阴影”里缓过来。也终于打算系统的写写自己吸取到的教训,一篇长文,希望能给大家个参考。

1. 孩子需要时间学习入睡

以前我常常想“怎么把孩子弄睡”,好像孩子不需要睡觉,是在帮大人睡觉一样。其实,睡觉是人类基本需求,良好的睡眠是符合孩子自身利益的,孩子也很想睡好,也不想一小时哭醒一次。睡眠,并不是孩子和大人的博弈,它其实是一切幸福感的前提。


养育这件事上的很多难题,都因为我们过于着急的心态。着急的想要孩子进食,就喂进去一口算一口;着急的想要孩子“大方”,就逼着他们打招呼和表演;着急的想要孩子学习如厕,就把屎把尿。其实系统学习了小朋友的发展规律后,我们会意识到孩子在很多事情上,会比成年人期待的节奏慢半拍。睡眠这件事亦如此。

苏宝1岁前睡觉经常是沾床就醒,放下就哭。我是温和育儿派的妈妈,从她出生,是一哭我就抱的。后来意识到,其实婴儿的哭并不全部代表需要抱,读懂哭泣内在表达的需求,及时满足这种需求才是关键。

饥饿的哭和疲倦的哭是很不同的。如果宝宝根本不是在哭,是疲倦的哼唧而已,那这种时候最需要的不是抱,而是是给她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。

现在有了二宝,我才意识到,原来婴儿是可以自己躺着睡着的,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学习入睡而已。

有了大宝的教训,从二宝出生我就很注意观察她疲倦的信号。只要是打哈欠、搓眼睛、对周遭不感兴趣了,就把她放在摇篮里,她一开始会哼唧(如果真哭了,我才会抱起来安抚),我则坐在摇篮旁边轻轻拍拍她,很快就自己睡着了,而且入睡速度一次比一次快。

一哭就抱,放下就醒的恶性循环,实际上剥夺了孩子练习自主入睡的主权。

2. 孩子需要稳定和正常的入睡环境

这一条也是我体会最深的一条。苏宝很多睡眠问题,后来都是靠这个原则调节过来的。

相信很多面对宝宝睡眠问题的妈妈,都有这样的体会:万般艰难的把娃奶睡、抱睡后,像放一颗炸弹一样把娃(此处是慢镜头)放进小床,做贼一样踮手踮脚离开房间,而且这个过程中全家人都必须保持绝对安静,地上掉根针都听得见,结果,还没走到门口,娃已经哭醒了。前功尽弃,无语凝噎。

其实仔细想想一个人正常的睡觉,是躺在床上安安静静睡着的,并不需要有人摇晃我们的床,或者抱着我们走来走去。婴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,也是学习“正常”入睡的过程。聊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婴儿睡眠和成人的区别:

成人睡觉时,其实也不是一直处于深睡状态,夜间会有几次醒来,但大多数情况下翻个身又能继续睡着,几乎意识不到我们醒来过。

而婴儿夜间醒过来的次数比成人更频繁(尤其6个月后)。并且,婴儿夜醒后,如果没有学会自己接觉,就会彻底醒过来。当婴儿夜醒时环境和入睡时不一样了,他们就可能会哭着要求大人提供原先入睡时的环境(喝奶、抱),才能再次入睡。

△ 婴儿的睡眠曲线

苏宝睡眠问题特别严重的那段时间,通常是我抱着哄睡后,放进小床,但一小时内就会哭醒。后来我意识到,她哭醒的原因,是入睡时有妈妈抱着,醒来怎么妈妈不见了。同理,如果宝宝是奶睡的,夜醒时就会要妈妈再次喂奶;如果宝宝入睡时环境过度安静,那稍微有一点噪音就可能醒来。

婴儿的睡眠需要正常的、稳定的环境。夜醒时的环境和入睡时的环境一致,宝宝才容易自主入睡,因此让宝宝学会自己躺在小床上入睡是非常重要的。

有段时间苏宝习惯了奶睡,经常哭醒。我试着在喂完奶后,轻轻把她弄醒,再趁她没有合眼前就放进小床练习自主入睡。关键在于要抓住宝宝开始犯困,但还没有睡着的这个时机,放上床。最开始苏宝有一些哭闹,但通过耐心引导,她知道她入睡的唯一地点是床上,没得选,吃了这颗定心丸,反而慢慢学会自己入睡了。

当然,后来苏宝因为分离焦虑,又出现了新的睡眠问题。这也让我意识到,不能忽略了孩子一直在成长和变化这个事实,解决睡眠问题会需要一些时间,以及不断变化的策略,并非一劳永逸。

3. 爱和规则可以并存

苏宝一岁多时,每晚还需要我陪着她入睡,如果在她没有睡着前,我离开了房间,分分钟就会哭成泪人。等她在床上翻来覆去半小时终于睡着后,到夜间一定会醒,醒了一定会哭,要确认妈妈在身边,才能再次入睡。我终于决心要打破这个死循环。

Elizabeth Pantley关于温和睡眠训练的书The No-Cry Sleep Solution,给了我很多帮助。书中建议,对分离焦虑特别重的高需求宝宝,可以从一开始的陪睡,到逐渐拉开距离,比如搬个椅子坐在床边,每晚挪远一点,直到挪到宝宝卧室的门外去。

一开始训练时,走完睡前程序,我仍然会躺在苏宝身边陪她入睡,但每过几分钟我会找个借口,说我要去上厕所,或者要出去喝口水之类的,出去一分钟后再回来,因为她知道妈妈还会再回来,就不会哭闹(但第一次出去时间一定别太长了,要让宝宝完全相信你会回来)。然后把出去的时间间隔逐渐拉长,慢慢变成两分钟、三分钟、五分钟,直到有一次我再回到她房间时,她已经自己睡着了。

当她get到这个技能后,发现原来妈妈不在身边自己也可以睡着的,逐渐就能持续的实现自主入睡了。

下一步是解决夜醒的问题。苏宝夜醒后如果哭了,我会去她的房间再陪她躺下,重复睡前的步骤。从每晚夜醒的睡渣,变为自主入睡、每晚能连续睡10个小时,总共只花了两周时间调节。

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,才睡上整觉,在于我一直对睡眠训练有误解,觉得睡眠训练就意味着伤害孩子的安全感。其实,睡眠训练和爱并非两个对立面,训练不一定意味着让孩子哭个够,睡眠训练可以很温和,爱和规则完全可以共存。更关键的是,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,让她睡个好觉,才是最好的爱。

4.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

长期缺觉,对身心的影响有多大,经历过的妈妈都懂。晚上一直休息不好的话,白天整个人的情绪都是易碎的,也很难坚持高质量陪伴。反复缺觉,可能会变成很危险的一件事。作为一个人带娃的全职妈妈,自己当时那种身心疲惫的感觉,不堪回首。

苏宝一夜醒七八次的时候,我也曾坚决对老公说,绝不生二胎(结果好了伤疤忘了疼)。作为一个和睡渣宝宝“抗争”了两年的妈妈,我如果只能分享一个建议,那就是照顾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。如果实在被折磨得严重缺觉,一定要请家人朋友来帮忙,并且告诉自己:这一切都会过去的。

苏宝睡眠不好的这段时间,家人为我分担了很多,很多时候苏宝夜醒,都是苏爸起来处理的。为了让我休息得更好,我们的家务也基本都外包了,这意味着我们或许需要过得更节约一点,但我花过最值的钱,就是用来买时间的钱。这样每天白天能抽时间小睡一会,我才没有产后抑郁。

妈妈是一个家的主心骨,只有妈妈自己先健康、平和、快乐,家人和孩子才能更幸福。

结语:写这样一篇文章其实需要勇气,做“反面教材”的勇气,但想到可能会帮助一些妈妈少走弯路,还是一闭眼点了发布。花了两年时间摸石头过河,磕磕碰碰总算熬了过来,关于宝宝睡眠的心得基本都在这篇文章里了。如果觉得有帮助,分享出去帮助更多父母,是对我最好的鼓励(全文完)。

参考资料:

△ preciouslittlesleep.com
△ Pantley, E. (2005). The no-cry sleep solution for toddlers and preschoolers: gentle ways to stop bedtime battles and improve your childs sleep. New York: McGraw-Hill.
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

浙ICP备13030620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