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7-12-29
从去年开始,苏宝每周会上一次艺术早教课,同班的小小“艺术家”都是三岁以下的宝宝,老师也是一位艺术家,已经教了二十多年的早教艺术课。
我记得苏宝第一次参加艺术课的时候,老师就和家长们定了一条“军规”:
Never ever touch your children’s art.
她的意思是说,孩子的艺术作品是属于他们自己的,家长可以做的是帮孩子穿围裙、洗手、给孩子递手工材料这类事情,但是切记不要去代替孩子画画,哪怕画得不像也没关系。
接触美国艺术早教理念的时间长了,才发现这边学龄前的艺术,都鼓励孩子们创作messy art(涂鸦),说白了也就是乱涂乱画。
宝宝在涂鸦的过程中,会逐渐建立对颜色的认知、对手部肌肉的控制、认识运用素材的基本手法。这些是苏宝艺术课上的“作品”,它们很抽象,但在孩子眼里是有意义的:
关于messy art, 大家可以戳我写过的另一篇文章,里面关于宝宝艺术启蒙的里程碑,有很详细的解析:
美国幼儿园的艺术启蒙课,竟然不教画画?
可能有妈妈会问,任由宝宝乱涂乱画这个阶段应该持续到几岁?如果大人完全不引导宝宝,宝宝的艺术创作会不会一直停留在幼儿的水平?“适当引导”和“干涉宝宝的创作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和宝宝不断磨合,根据宝宝的节奏一点点推进,把握一个孩子觉得最舒服的尺度就好。
比如,苏宝两岁前基本是自由涂鸦,两岁后,她的创作开始有一些结构了,比如她会一边在纸上画圈,一边告诉我这些是气球,并且要求我也和她一起画。我会拿一张纸和同样的画笔,在苏宝旁边和她一起画。但仍然告诉宝宝,那是她的作品,这是我的作品,我不会在纸上画。对比和观察“别人作品”的过程,也是学习的过程。
每次和苏宝的艺术老师聊天,她都会强调一个Process vs. Product (”过程“对比”结果“)的概念。举个例子:
上面的这些企鹅手工,来自六个不同的小朋友,它们都用到了类似的素材,但是各有自己的特色,代表了每个小朋友的个性。它们都是好作品。再看下图的这些千篇一律的企鹅,作为家长可能很难猜,到底哪个才是自己孩子的作品。你会选哪个艺术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呢?
正好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,一个美国妈妈征集了身边妈妈们的意见:如果宝宝的艺术启蒙能重头来过,你希望告诉当时的自己什么?
几十个答案中,我觉得这几个特别有共鸣:
| 宝宝的艺术作品本来就该乱七八糟的,乱糟糟的才是最好的!过程比结果重要。
~Tiffany
| 别担心孩子的最终作品是怎样的,孩子探索、想象和创造的这个过程,才是你想要的结果。
~Kristen
| 过程才是最重要的,如果孩子最终的作品,和你计划中的不一样,那又怎么样呢?艺术本来就不该有规则。
~Alyson
三位妈妈都强调了”过程“的重要性,这也是我们陪宝宝艺术启蒙时最容易忽略的。而强调过程的艺术启蒙,比强调结果要难很多——在大人的指导下,孩子可以轻松做出符合大人标准的艺术品,而”强调过程“难就难在,大人需要给孩子最多的空间去自由发挥,而且孩子最终的创作很可能是“四不像”。但是那些大人眼里“丑”的、可笑的、四不像的作品,才是孩子眼里的宝贝。
前几天我和苏宝一起做”瓢虫“的手工,需要把黑色的斑点都贴到红色瓢虫的背上,素材包里有十几个斑点,我让苏宝自己决定要粘在哪里,结果她把所有的斑点都粘在了同一个位置。
成年人都知道瓢虫背上不止一个斑点,看着苏宝把斑点一个个叠起来,而不是均匀的分部在瓢虫背上,我的内心是崩溃的。
一次次想出手阻止她,但又一次次的忍住了。最终苏宝独立完成了她的手工,她对这只一个斑点的”丑“瓢虫爱不释手,自豪的拿去向爸爸展示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“自控”训练,我逐渐能用开放的视角看待宝宝的每一份作品,只有在苏宝求助我的时候,才参与到她的艺术创作中。
宝宝的艺术启蒙不是比赛,不需要把“画得像”、“做得美”作为评判标准,这些标准,说不定会不知不觉扼杀孩子对艺术的兴趣。艺术启蒙,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,享受和探索艺术的多种可能性(全文完)。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