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-05-06
记得初中的第一节地理课上,老师问了个问题:为什么夏天热,冬天冷?
(年少无知的)我举手说:是因为夏天太阳离地球近吗?
还记得那位微微发福的中年地理老师一笑说:同学,不知道就别瞎猜。
后来出国读书,感受到东西方文化教育体系的巨大差异,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国的课堂上,老师尤其喜欢抛出一个问题作为上课的开场白,鼓励孩子们瞎猜:
如果是文科学科,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贡提出己的独特视角,然后彼此探讨不同的观点。
如果是理科学科,尽情瞎猜之后,最终也能通过实验和试错来揭示正确的答案。
这种鼓励独立思考的环境,能很好的帮助孩子培养批判思维能力——Critical thinking.
维基百科上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是:通过客观的分析事实,形成(自己的)判断。
这个简短定义其实已经揭示了批判思维所需要具备的三种能力:
1-获取客观信息
2-评估分析信息
3-形成主见
这三种能力是批判思维的基石,而且从幼儿园就可以开始养成。
我想用绘本《小锡兵》来举例,具体聊聊如何做。
小锡兵这个经典童话有很多版本,其中一个简化版本的故事是这样的:
小男孩约翰有一队锡做成的玩具士兵,他很喜欢让锡兵们和玩具外星人打打杀杀。其中最勇敢的是一个断了一条腿的小锡兵,他的腿是在一次战斗中断掉的。
约翰的妹妹有一个会跳舞的玩具娃娃叫玛雅,每当约翰和妹妹睡着后,玩具们都会跑出来欣赏玛雅跳舞。玛雅和小锡兵很喜欢彼此。
有一天约翰把小锡兵放在窗台上让他“站岗”,然后自己去吃一点点心,结果外面下起雨来,一阵风把小锡兵吹到了楼下。正好楼下有两个孩子捡到了小锡兵,于是把它放在一个纸盒里,让他顺着雨水汇成的小河去航行。小锡兵被冲进了下水道,差点被老鼠吃掉,幸好水流湍急,老鼠追不上他。他被冲到了一条河里,最后被一条大鱼吞进了肚子。后来渔夫把这条鱼捕起来,正好被约翰的妈妈买回了家。妈妈剖开鱼肚子时,大家看到小锡兵都惊呆了。
当我陪苏宝通读过几遍这本绘本后,她对故事情节已经很熟悉了,读到第四遍或者第五遍的时候,我会一边读,一边用提问的方式来和苏宝探讨绘本里这个故事。
1. 获取客观信息
第一阶段的问题属于描述事实,也就是“是什么”这类问题,比如:
在战斗中断掉了腿的小锡兵是哪一个?
玩具们喜欢看谁跳舞?
小锡兵是怎样掉到楼下去的?
被冲进下水道以后,小锡兵经历了什么?
我还会复印绘本中的关键场景,打乱顺序,用思维导图中流程图的形式,和苏宝一起回顾故事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。
2. 评估分析信息
第二阶段,鼓励宝宝用自己的思考去分析采集到的事实,进阶到“为什么”这类问题,比如:
约翰为什么会放下小锡兵?
老鼠没能吃到小锡兵,是什么原因?
3. 形成主见
这个阶段的就更多是开放性的问题了,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而是鼓励宝宝做决定、用理据来支撑自己的决定,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,比如:
约翰把小锡兵放在了窗台上,当时窗户是打开的,这是一个好的决定吗?
如果你是约翰,去吃点心之前,你会把小锡兵放在哪?为什么?
如果小锡兵没被大鱼吃掉,你觉得他还有可能回到约翰家吗?有哪些可能性呢?
不少读者给我留言,说觉得批判思维很抽象、很难教,其实上面这些讨论,3岁左右的宝宝就可以参与进来,掌握了思路,就可以举一反三,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,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和启蒙。
写到这里想插一句,很多妈妈都担心经典童话的三观扭曲(比如嫁王子才能幸福、好人没有好下场之类的),不知道是否应该给宝宝读。
其实在我看来,经典童话可以当做一种文学作品来读,就好像西游记里每集都有打打杀杀,红楼梦描述了一个离我们遥远而陌生的封建社会,但并不代表读过这两部作品的孩子,就会想要去西天取经,或者变成林黛玉。
正因为它们的荒诞,反而可以引发很多和孩子之间的讨论,给培养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话题和素材。
作为大人,我们无法让孩子和世界上那些消极、奇怪、黑暗的东西彻底隔绝,与其给孩子一个保护他的罩子,不如给他们会思考、有主见的脑子,这也是为什么学会批判思考这么重要。
还记得电影《乔布斯》中,乔布斯说过一句:
You can't look at the competition and say you're going to do it better. You have to look at the competition and say you're going to do it differently.” ― Steve Jobs.
批判思维的真谛其实就在这句话里了,不去纠结怎么做得更好,而是要思考怎么做得不同。
标准答案仍然占据着传统教育的很大部分,但未来的世界不会再崇尚标准答案,这一天迟早会来。而往往正是那些学校不教的东西,拉开了孩子之间的差距(全文完)。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