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-05-08
分离焦虑大家应该不陌生了,它通常会在宝宝7、8个月开始出现,持续到一岁多,典型的表现是宝宝时刻粘着妈妈(或者主要照顾人),如果妈妈离开就会哭闹不止,哪怕爸爸来抱也会哭。
苏宝八九个月的时候,我根本不能离开她的视线,做家务要用背带背着她,洗澡要把她放在我浴室里,我一边洗澡,玻璃门外面两只小手不停的拍门,你们脑补一下苏妈的心情……连蹲马桶都要把她的游戏床放在厕所门口,她能看到我,才不会哭闹。
分离焦虑严重的宝宝,是缺乏安全感吗?
那段时间我的心理压力非常大,总觉得自己没有把宝宝带好,朝夕相处亲力亲为,从出生就没分开过的宝宝,为什么那么怕我离开呢?当时特地为这个问题咨询过苏宝的美国儿医,她笑着说,苏宝有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人(妈妈)了,出现分离焦虑恰恰说明宝宝和妈妈的依恋关系建立得还不错,并不是缺乏安全感。
分离焦虑是怎么产生的?
八个月后大多数宝宝开始理解“物体恒存”的概念了,他们知道妈妈就算离开自己的视线,也是存在的,而且是去了别的地方。
但他们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,或者是否永久性的离开了自己,这种恐惧是分离焦虑的根源。
这个儿医推荐的魔性小游戏,救了场
这个游戏其实不是什么新鲜发明了,第一次听说是在儿医那里,后来在《魔法岁月》里也看到过类似的建议,只不过在刚做妈妈那一头雾水的头一年,还真是帮了我大忙。
这个游戏的精髓,简言之就是“消失又回来”:
准备阶段(6个月到8个月),可以多和宝宝玩“躲猫猫”的游戏,用手遮住自己的脸再忽然打开,然后说Peek-a-boo! 或者在鞋盒顶部剪一个小洞,底部剪一个大洞,让宝宝自己把玩具小球放进盒子里,再拿开盒子,让小球滚出来,给宝宝观察小球消失又出现的过程。
等宝宝熟悉了物体消失又出现的游戏后,就可以开始做“妈妈消失又回来”的游戏了。找个宝宝心情好的时间,苏宝一般是上午,睡好小觉醒来喝饱奶的时候,先和她玩10分钟,然后说“我马上回来”,离开房间10秒钟后回到她身边。
再陪10分钟后,对她说“我马上回来”,离开20秒,逐渐拉长时间,如果中途宝宝哭了,马上回到房间。
以此类推,每天练习3-5次,逐渐把离开的时间拉长到几分钟。当时和苏宝练习一段时间下来,我发现她的分离焦虑开始淡化了,具体效果因人而异,有的宝宝几天就会开始适应,有的宝宝可能要几周。
这个游戏给宝宝大脑传递的信息是:妈妈离开后是一定会回来的,所以分离不是那么可怕。
果子一岁左右也出现了分离焦虑,用同样的小游戏,不到一周就有明显的缓解,从一个时刻抱住我大腿的粘人宝宝,这段时间竟然可以自己在房间玩一二十分钟了。
根据以往的经验,再补充几个小建议:
1. 对分离焦虑严重的宝宝,一开始只能离开5秒钟、10秒钟这样循序渐进,不要等宝宝哭了才回来,否则宝宝会认为是自己的哭声把妈妈叫回来的,那么每次分别时就会哭闹不止。
2. 和宝宝短暂分开时,在宝宝身边留下他熟悉的安抚玩具,或者留下一点妈妈身上的味道,比如妈妈的贴身衣物。
3. 不要因为害怕宝宝哭闹,而不辞而别,玩消失游戏时,离开宝宝前记得每次都说同一句话,比如我会对苏宝和果子说“我马上回来”,这句话慢慢会成为宝宝能听懂的一个暗号,代表妈妈离开后很快会回来。
4. 宝宝对大人的情绪感知力很强,好像有读心术,所以妈妈在离开宝宝时,尽量不要慌里慌张,欲速则不达。如果妈妈自身情绪很焦虑,也会影响宝宝的情绪。
5. 对于大人来说这个游戏很无聊,刚开始甚至没什么效果,不要嫌烦,耐心重复下去,会慢慢看到变化。
分离焦虑是孩子成长中很正常的一种表现,我们并不需要去“纠正”它,还好绝大部分孩子的分离焦虑都是阶段性的,多多满足宝宝对陪伴的需求,适当引导,它会随着年龄增长消失。
说到底,孩子天生的需求就是想多和妈妈在一起,因为他们无条件的爱着我们啊,在有空时,享受他们黏住我们的每一刻吧(完)。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