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-11-25
早上送完苏宝去幼儿园,带果子去图书馆听绘本。互动时间到了,老师开始放儿歌,并且拿出装纱巾和铃铛的箱子,把道具分发给孩子们。孩子们一拥而上去领道具,有个小朋友激动得快把箱子翻得底朝天了。
我身后有个妈妈小声对蹒跚学步的女儿说,快去拿一个,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去了,小女孩不情愿。妈妈轻轻的把她往前推着,但她还是直往妈妈怀里缩,最后是老师主动过来,女儿才领到了一个小铃铛。
那位妈妈很明显有些郁闷,本来想主动找她聊聊的,但活动没有结束她就提前离开了。
我回头看了一眼果子,她正盯着窗外雪地里的一只红雀,兴奋得直拍手。至于老师在讲什么故事,唱什么儿歌,她似乎不太关心。
要是三年前,我或许会和那个妈妈一样,担心孩子是不是怕生?现在是不是缺乏社交能力?曾经和她女儿一样“怕生”的苏宝已经快四岁了,一看到有小朋友的地方就飞奔过去凑热闹,拉都拉不住。
如今回头看苏宝的成长历程,才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,感叹有好多事其实是水到渠成的。比如:
1. 长头发、出牙
2.说话
3.阅读
4. 翻身、爬行和走路
果子比预产期早了三个星期出生,虽然算足月,我一直隐约担心她的大运动会落后。果子确实是到第五个月还不怎么喜欢翻身,也不怎么坐得稳,我也只好勤勤恳恳每天和她练习tummy time.
结果到七个月她忽然就满屋子乱爬了。
5.自主进食
记得果子刚开始自己吃饭的时候,我把她放在餐椅里,提供了一些食物。不过是转身洗了个碗,我一回头看到餐桌上、地上、她的脸上一片狼藉,差点没晕过去,心里第一反应是我的天哪,吃成这样不如还是喂吧。
还好每次都忍住了,坚持提供手指食物,两个孩子都在一岁半左右实现了自主进食,不用喂饭的老母亲本人不得不说,培养孩子自主进食是最好的决定之一。
6.睡整夜觉
关注我时间长的读者都知道,苏宝同学曾经是宇宙闻名的睡渣,差不多两岁时入睡焦虑才消失。当时觉得哄睡陪睡夜醒的漫漫长路一眼望不到尽头,但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了几本温和睡眠引导的著作以后,很多问题也迎刃而解了。
7. 不惧怕陌生人
苏宝曾经是个特别粘人的孩子,看到陌生人就往妈妈怀里躲,那时我很担心她会缺乏社交能力。直到学习了足够的早教启蒙知识,我知道了两件事:
一是不少孩子在分离焦虑期的“怕生”都是阶段性的,不需要刻意干预;二是如果孩子天生是内向型性格,那是难以改变的,但这不是什么坏事,内向型的人反而有一些独特优势。
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以后,我的一颗心反而放下来了,除了坚持带苏宝参与集体活动之外,并不刻意把她往人堆里推。
两岁半以后,苏宝就像变了个人,不仅会主动和别的小朋友玩,在学校也交了不少朋友。
两岁半以后,苏宝就像变了个人,不仅会主动和别的小朋友玩,在学校也交了不少朋友。
8. 学会上厕所
9. 维护自己的界限
两岁前,苏宝是个玩具被抢走时不知所措的孩子。如果说前面提到的很多方面,都是大人该退后一步,让孩子自己成长,那么当孩子的界限被侵犯,大人是很有必要站出来表个态的。尤其是如果孩子年龄还小,被侵犯的时候大人为了面子,只是打个哈哈说“没事没事”,那孩子可能会以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,长大后或许更容易被欺负。
关于苏宝玩具被抢时我的做法,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:亲历 | 美国娃玩具被抢,父母这样引导孩子what, when & how to share
10. 骑车
这个特别想单列出来聊聊。苏宝曾经很害怕平衡车,尽管她的身高已经足够了,坐上去脚也能够着地面,但她一开始总会紧张的大叫:要倒!要倒!
尽管现在很多早教文章都在强调要多推孩子一把,我却觉得有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在舒适区里多呆一会,大人强行给的勇气不算勇气,只有孩子拾掇好自己,决心再试一次的时候,才是他学会勇敢的时刻。
孩子其实很容易被大人的情绪感染,当我们平静面对困难,而不是催促孩子“再试试啊”,孩子反而会自己萌生再尝试的心。苏宝也是这样学会骑车的。
11. 高高兴兴的去上学
入园焦虑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,苏宝刚上学时,也是每天都舍不得和妈妈分开。经历了短暂的过渡期,苏宝已经能和班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,有时去接她时还要和朋友们一个个拥抱告别,都舍不得回家。
12. 自我调节情绪
因为一根香蕉断了就哭到天塌是什么情况,经历过“可怕的两岁”的父母都懂。帮助两三岁的宝宝学习情绪管理,是我过去几年育儿路上最大的挑战之一,也曾经在苏宝大哭大闹的时候感到过心灰意冷。
这个阶段过得也很快,三岁过后,苏宝自我调节的能力成熟了不少,也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,或者去自己的安静角休息一会。
这个“不焦虑”清单还会不断延长,在将来可能还会有识字、运算、书写、自己去上学等等。但做了四年的妈妈,我似乎终于悟出了一点点道理,比如: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